标签:自杀

变态心理学笔记:心境障碍(病因、治疗、自杀)

病因

  • 生物学的解释
    • 家族遗传:双生子研究
      • 双相障碍:若双生子中一个人出现心境障碍,则另外一个,同卵双生子患病的可能性是异卵双生子的2-3倍(66.7%:18.9%)
      • 单相:同卵45.6%,异卵20.2%
    • 基因
      • 研究表明,一个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越多,其一级家属中患抑郁或焦虑或二者共有的人越多。
      •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有相同的遗传基因
    • 神经递质
      • 抑郁的病因可能与5-羟色胺浓度下降有关。该神经递质是调节我们的情绪反应的,引起情绪不规则变化。
    • 睡眠与生理节律
      • 季节性抑郁:睡眠增多
  • 心理学的解释
    • 应激生活事件
      • 应急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对个体的意义,通常比较事件的本质更重要
      • 事件本身也可能导致抑郁:关系的破裂!
      • 关系的破裂对青少年和成年人来说都是困难的
      • 20%-50%经历严重事件的个体会变得抑郁,也就是说,50%-80%的个体不会因此发展为抑郁或其他心理障碍
      • 抑郁是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某种生物易感性一串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 习得性无助
      • 塞利格曼:人们主观认为,或归因于自己不能控制生活的压力时,他们就会变得焦虑或抑郁
      • 塞利格曼认为,焦虑是人们的第一个反应,而抑郁则是在难以应对生活事件后出现无望感,这之后发生的。
      • 抑郁的归因方式:内部的(“都是我的错”);稳定的(“发生的其他坏事也都是我的错”);全面的
      • 习得性无助是造成抑郁的原因?还是与抑郁相关的伴随现象
        • Nolen-Hoeksema, Girgus和Seligeman(1992)
        • 年幼的儿童,消极的归因方式没有预测到后来的抑郁症状,应激性生活事件才是症状的主要诱发因素
        • 但是,当他们再大一些时,他们会出现消极的认知方式。这种消极的认知方式常会导致抑郁症状。
        • 即:儿童早期经历的负性事件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形成消极的归因方式,使得这些孩子在未来遭遇应激事件时,更易发生抑郁
      • 消极的认知方式:自我、未来、世界
    • 社会和文化维度
      • 婚姻关系
        • 婚姻破裂常出现在抑郁之前
        • Bruce & Kim 收集了695位女性和530位男性的数据,1年后再次访谈
        • 婚姻破裂的女性约21%经历抑郁,比婚姻稳定的女性多出3倍
        • 婚姻破裂的男性约17%经历抑郁,比婚姻稳定的男性多处9倍
        • 婚姻破裂后,男性出现心境障碍的危险更大,维持婚姻稳定对男性更重要
        • 抑郁,尤其是长时间的抑郁,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恶化(Beach, Sandeen O’Leary, 1990)
        • 婚姻冲突对男性的影响:退缩,离婚
        • 对女性的影响:抑郁
      • 社会支持
        • 经历过严重事件的女性,有朋友可以倾诉的女性,只有10%变得抑郁;相比之下,没有支持的37%发展为抑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