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点点星光

变态心理学笔记:心境障碍(病因、治疗、自杀)

病因

  • 生物学的解释
    • 家族遗传:双生子研究
      • 双相障碍:若双生子中一个人出现心境障碍,则另外一个,同卵双生子患病的可能性是异卵双生子的2-3倍(66.7%:18.9%)
      • 单相:同卵45.6%,异卵20.2%
    • 基因
      • 研究表明,一个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越多,其一级家属中患抑郁或焦虑或二者共有的人越多。
      •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有相同的遗传基因
    • 神经递质
      • 抑郁的病因可能与5-羟色胺浓度下降有关。该神经递质是调节我们的情绪反应的,引起情绪不规则变化。
    • 睡眠与生理节律
      • 季节性抑郁:睡眠增多
  • 心理学的解释
    • 应激生活事件
      • 应急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对个体的意义,通常比较事件的本质更重要
      • 事件本身也可能导致抑郁:关系的破裂!
      • 关系的破裂对青少年和成年人来说都是困难的
      • 20%-50%经历严重事件的个体会变得抑郁,也就是说,50%-80%的个体不会因此发展为抑郁或其他心理障碍
      • 抑郁是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某种生物易感性一串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 习得性无助
      • 塞利格曼:人们主观认为,或归因于自己不能控制生活的压力时,他们就会变得焦虑或抑郁
      • 塞利格曼认为,焦虑是人们的第一个反应,而抑郁则是在难以应对生活事件后出现无望感,这之后发生的。
      • 抑郁的归因方式:内部的(“都是我的错”);稳定的(“发生的其他坏事也都是我的错”);全面的
      • 习得性无助是造成抑郁的原因?还是与抑郁相关的伴随现象
        • Nolen-Hoeksema, Girgus和Seligeman(1992)
        • 年幼的儿童,消极的归因方式没有预测到后来的抑郁症状,应激性生活事件才是症状的主要诱发因素
        • 但是,当他们再大一些时,他们会出现消极的认知方式。这种消极的认知方式常会导致抑郁症状。
        • 即:儿童早期经历的负性事件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形成消极的归因方式,使得这些孩子在未来遭遇应激事件时,更易发生抑郁
      • 消极的认知方式:自我、未来、世界
    • 社会和文化维度
      • 婚姻关系
        • 婚姻破裂常出现在抑郁之前
        • Bruce & Kim 收集了695位女性和530位男性的数据,1年后再次访谈
        • 婚姻破裂的女性约21%经历抑郁,比婚姻稳定的女性多出3倍
        • 婚姻破裂的男性约17%经历抑郁,比婚姻稳定的男性多处9倍
        • 婚姻破裂后,男性出现心境障碍的危险更大,维持婚姻稳定对男性更重要
        • 抑郁,尤其是长时间的抑郁,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恶化(Beach, Sandeen O’Leary, 1990)
        • 婚姻冲突对男性的影响:退缩,离婚
        • 对女性的影响:抑郁
      • 社会支持
        • 经历过严重事件的女性,有朋友可以倾诉的女性,只有10%变得抑郁;相比之下,没有支持的37%发展为抑郁

(更多…)

变态心理学笔记:心境障碍

抑郁症

抑郁发作

  • 发作至少持续2周(DSM-IV-TR)
  • 情绪极其低落,具有认知症状(如无价值感和犹豫不决)、躯体症状(如睡眠模式的改变,食欲或体重的显著变化,或明显乏力),甚至最轻微的活动都需要使劲全力
  • 发病期间伴随明显的兴趣全面丧失和感受愉悦的能力丧失(快感缺失)

诊断概要(DSM-IV-TR)(前2条必须,剩下7条另选3条)

  • 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
  • 对日常活动的兴趣或快乐明显减少
    • 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或者食欲明显减轻或增加
    • 失眠或睡眠过多
    • 精神与动性刺激或行为迟缓
    • 疲乏无力
    • 无价值感或过分自责
    • 思维或注意力下降
    • 不断有死亡的想法、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
  • 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功能损失(比如辞职,无法继续学习)
  • 与亲人的死亡无关(排除身边的原因)
  • 持续2周以上

(更多…)

变态心理学笔记:分离转换障碍

疑病症

  • 没有清楚原因的躯体主诉称之为疑病症
  • 常与焦虑和心境障碍共病,尤其是惊恐障碍
  • 特点:焦虑或恐惧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
  • 该病的核心特征:相信自己已经得病
  • 第二特征:医生保证“你很健康”,具有短期效果
  • 有研究发现,60%

 

病因

  • 几乎所有人都同意疑病症基本上是一种受情绪强烈影响的认知或感知障碍
  • 高度自我关注提高了唤醒水平,使得躯体感觉变得比实际更强烈
  • 疑病症患者处理哪怕很小的躯体针状都会采取“安全第一”的方法,尽快去检查
  • 可能会在压力生活时间下发展起来
  • 童年期经历过严重疾病,对疾病有强烈的记忆
  • 社会及人际的影响(“获益”病床得利:更多关心,更多责任)

 
(更多…)

变态心理学笔记:强迫症

定义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

强迫症的特点

  1. 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2. 体验到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
  3. 患者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4. 社会功能已受到严重地损害

 

强迫症的形式

  • 单纯强迫观念
    • 攻击性强迫观念:害怕伤害自己,害怕伤害别人,暴力或恐怖的想象,害怕说出侮辱性的语言,害怕作出令人尴尬的事情,害怕作出非意愿的冲动(如刺伤亲人,朋友),害怕不小心伤害别人。
    • 污染型强迫观念:关注或厌恶身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怕脏物或细菌,过分关注环境中的污染物,家庭用品,动物或粘性东西,担心受到污染而患病,担心因传染污物而使别人患病。
    • 性的强迫观念:被禁止的可能反常的性方面的思想,难以控制的性想象或性冲动,内容涉及同性恋或乱伦,指向他人的性行为冲动,其它强迫观念还包括害怕说出违反道德的话。性的强迫观念:被禁止的可能反常的性方面的思想,难以控制
  • 强迫观念合并强迫行为
    • 强迫性检查:表现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东西是否已放好,水电开关是否已关好,自行车是否已锁好
    • 强迫性洗涤:反复洗手、洗衣服、洗澡
    • 强迫性计数:见到电线杆、窗户等反复计数

 
(更多…)

对生理心理学的粗浅理解

生理心理学对来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学科,理解非常有限,所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希望不要贻笑大方,哈哈⋯⋯

初识生理学应是在上学期的普心课上,教科书中有很多篇幅是对生物进化理论、神经系统和脑的介绍和讲解,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为何心理学还要学习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了解到:生物的进化是人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大脑、神经、内分泌等系统是人类产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从人类生理活动方面进行的心理研究,被称为生理心理学。

我觉得心理学可以从研究方式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研究精神、思维、意识,有些接近人文研究,比如勒庞的大众心理学,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甚至荣格的曼陀罗。在一些人看来这类研究或者理论,都算不上科学,因为很难在实验室中进行量化或验证。另一类倾向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如生理心理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生理心理学使用多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比如EEG(脑波记录)、fMRi(核磁共振)、GSR(皮电反应)等,这种研究方式保证了结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两类研究方式看似差异很大,但我认为他们之间并非是对立的关系。人本身就是很复杂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又塑造了迥异的人格,这就让研究心理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人文的研究方式像是从外部观察和总结,而生理心理学更像是从人的内部进行精细的分析,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读书笔记:《乌合之众》

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在百度百科可以找到比较详细的介绍。这本书买了许久,在几个月前,终于断断续续地把它读完。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大众心理学的书籍,在此之前只听说过”从众心理“,读完此书,让我对大众心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凭着回忆,将一些感悟记录下来,可能会有与原著出入的地方。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世人大多认为群体的智慧或经验将大于个人,对于事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作者却认为在构成群体之后,首先是个体的才智被平均化,原本有智力超群的人也将反应平平,总体来讲是降低。我觉得这不矛盾,因为勒庞所指的群体是一群已经进入狂热状态的人,而非理性思考,群策群力的小团体。他认为群体中的智力几乎到了泯灭的地步,观察能力大幅缺失,谎言层出,尤其妇幼之言不可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很多历史都是根据群众的喜好杜撰,非常靠不住。”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想必作者也会非常认同这句话吧。勒庞在书中举了一些欧洲中世纪和法国大革命时候的例子,大都比较血腥,在狂热的群体中,个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很自然地就体现出了本能需要,他们野蛮、急躁、易冲动、易接受暗示,这倒是让我想到了佛洛依德所说的Death Wish。勒庞还认为一个民族会产生自己的精神和文化,群体会受到这种精神和文化的影响,而创造了独有的历史。那在当今社会,全球文化的融合已经开始,人们正在书写同一部地球的历史,人类也会最终走到一起吧。

群体是强大的,如果能够控制和利用,就有如获得了无比的力量。勒庞指出,首先群体是盼望一个强力的领袖,在强权的领导下群体会更加狂热。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王朝的复辟受到了极大欢迎,人们几乎忘记了拿破仑任职时曾经对着反抗的人群进行炮击。针对群体的弱点如何去利用,我根据书中所写,总结了几点值得关注的地方:其一、群体只接受简单的概念,不要讲复杂的道理。易于传播的标语,脍炙人口的漫画都是很好的手段。其二、群体喜欢偶像崇拜,建立偶像会控制群体的想象力,有助于群体的持久性。崇拜的力量是盲目的,也是强大的。我认为崇拜可能来自于人类的遗传,是天生的,就像荣格说的集体潜意识,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尤为明显。其三、在面对群体,发动群体的时候,要大胆断言,是否可信是次要的,关键是要让人们认为事实就是如此,你不得不相信,没有选择。另外还要不断的重复,因为群体是很容易受到暗示,重复对于催眠有着很好的效果。其四、一种言论在群体中很容易传染、发酵,所以要对群体中的言论进行控制,一旦发现不同的声音就应该立即制止和纠正,使其不至于扩散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这尤能突显宣传部门的重要性。其五、勒庞非常看重名望的价值,他认为名望在群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们盲从的一个指标。

写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了文革时期针对上述的五点运用得是多么娴熟,那时的人们是多么狂热、无情,不免让人感到恐怖。好在当今已不再搞个人崇拜,但造神的运动没有停止,宣传机器一直在运转,言论的控制也紧抓不放,这多少为其复辟保留了环境,一旦条件合适,历史必将重演,中华民族又要经历一场浩劫。

扯远了,整体来讲,作者的观点非常值得关注和学习,但是在阐述观点的时候,叙述性的文字太多,举的例子有些少。何况大多数事情都是发生在欧洲,理解起来有些障碍,要是译者能介绍一下历史背景就好了。另外,在书中还有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比如,勒庞认为在社会中应该按照人种进行等级划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人种的差异并不明显,后期的教育与成长环境更加关键。此外,勒庞认为陪审团和议会也是群体,也会有群体的弱点。我觉得他的观点没什么错,但这个群体多数时刻还是能够保持离职,能够保持独立的个人思考,再加上透彻的信息交流,还有媒体的监督,总比一人专断独裁的强太多了,尤其是对一个国家而言。

脑的可塑性给我的启示

我们知道到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大约有140亿个脑细胞,是人类的控制中枢,影响人体内部与外部的各种活动。近些年来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还让我们知道大脑的每个区域承载不同的功能,这些区域是相对固定的,并可以进行一定的动态调整。曾经有这样的一个病例:有一位患者在幼儿时期因疾病切除部分大脑,当他成年之后,却没有因此丧失这部分的脑功能,他仍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通过脑成像技术进行观测,发现剩余的这部分大脑已经具有正常完整脑的功能,但是功能区域已经有很大不同,这说明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然,这种事情发生在正常人的身上可能性非常之小,但我们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在出生时,大脑还处于快速发育的时期,很多组织功能并没有发育完成。直到12个月后,大脑才基本定型,逐步具有一些成人大脑所具有的功能。这时的大脑就像一张刚刚准备好的画布,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同彩笔,将在这块画布上描绘各种图像。但是画布接受画笔的色彩是有“期限”的,有研究表明:7岁以前是少儿左右脑的敏感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得不到充足的开发或者刺激,会对以后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现实中存在的狼孩就是一个悲惨的例子。在1940年左右,人们捕获了一个被狼群抚养长大的孩子,他只能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活动, 怕火、光和水;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就会像狼似地长嚎。后来经过7年的教育和学习,他能够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直到死去,他的智力水平也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之后的几年,在世界的不同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狼孩,结果都非常相似。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少儿时期,行为、语言、记忆等方面的刺激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大脑的开发程度。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少儿时期的早期培养、甚至可以给予适当强度的提升训练,开发大脑潜质,使孩子在幼年和成年之后,面对问题、思考问题时,能够强有力的解决。 (更多…)

一点星光

人活在世,少不了迷茫,就像在漆黑的夜里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脚下的路。也许有人会不知所措,也许有人会心悸彷徨,也许有人再也不能前行。此时请不要惊慌,或许应该抬头看看天上的点点繁星,他们在向你眨眼,在向你微笑。星光虽然暗淡,不及太阳的无限光芒,但在漆黑的夜里也会给人以安慰。心理学就如此般,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又或者像北斗星帮你辨别方向,指引一条新的道路。正因如此,在博客创建了一个新栏目:《点点星光》,放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文章,会涉及研习记录、文章摘要等等。